阿辉文库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66 秒,为您找到 262 个相关结果.
  • 第十四章 黑暗时刻

    第十四章 黑暗时刻 第十四章 黑暗时刻 1935年8月·松潘草地 毛泽东此生第一次见到张国焘的确切时间无从考证。但是,根据他们各自的生平推测,应该是一九一八年在北京大学。当时,二十五岁的毛泽东是这所大学图书馆的一名普通管理员,而二十一岁的张国焘不但是这所大学的注册学生,还是小有名气的学生领袖。尽管当时他们之间地位不同,但相信他们应该有过来往,因为...
  • 第九章 夜郎之月

    第九章 夜郎之月 第九章 夜郎之月 1935年1月·遵义 一九三五年一月五日晚,贵州北部大雨倾盆。 在距离遵义约四十五公里的一个叫团溪的小镇里,以卖戒鸦片药丸为生的土医生罗福元正和几个朋友在一间茶馆里紧张地商量着如何迎接红军的到来。罗福元经常到遵义城里去进货,结识了遵义的中共地下党员周司和。受周司和的委托,罗福元成立了一个“红军之友协会”,准备...
  • 第十章 残阳如血

    第十章 残阳如血 第十章 残阳如血 1935年2月·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春,中央红军离开云南东北部荒僻的扎西镇重新进入贵州北部,为摆脱纠缠已久的国民党军的追击而连续进行的游动作战,即使从最苛刻的角度评价,也可以称得上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 所谓“奇观”,并不是指战争的规模。一九三五年发生在中国的国民党人与共产党人的武装对抗,如果仅从兵力规模上看,...
  • 第六章 橘子红了

    第六章 橘子红了 第六章 橘子红了 1934年11月·湘南 暴雨骤停,道路泥泞。 刚刚走了四十公里的红一军团二师四团的官兵正准备宿营,却接到了要求他们继续前行二十公里的命令。官兵们纷纷向小山上跑,争着折树枝做手杖。连队干部们喊:“不要把群众的树弄死了!”但是“啪啪”的折枝声依然没有停。已经十分疲劳的红军官兵预感到,在漆黑的夜色中,那二十公里的泥...
  • 第三章 十送红军

    第三章 十送红军 第三章 十送红军 1934年10月·江西瑞金 当大规模军事转移的各项准备工作全面展开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中国红军总司令部——构成苏区指挥中枢的庞大机构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快速运转。 在历史的那个时刻,在整个中央苏区内,工作最繁忙、心情最紧张的当属共产党中央总负责人博古。 博古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奇特的人物之...
  • 第十二章 金沙水畔

    第十二章 金沙水畔 第十二章 金沙水畔 1935年5月·金沙江 红三军团地方工作部部长罗明没能跟随中央红军走出贵州。 部队接近云南边境的时候,他接到这样一个通知:留下来坚持地方工作。 那时,中央红军正以急促的行军速度接近纵贯黔西的北盘江。接到这个通知后,罗明意识到,他不能跟随中央和红军到达长征的目的地了。 任何人都知道离开红军大部队意味着什...
  • 第十三章 喜极之泪

    第十三章 喜极之泪 第十三章 喜极之泪 1935年6月·四川达维 川军旅长许剑霜驻守德昌。红军将领刘伯承在川军中任第一路前敌指挥时,他曾是刘伯承手下的一个团长,一九二六年参加了朱德、刘伯承领导的泸州起义和安顺起义。起义失败后,他投靠了在四川陆军讲武堂时的同学刘元璋。德昌原来的守军只有许剑霜旅的一个营。当得知中央红军从会理继续北上并很快就要达到德昌...
  • 第一章 突出重围

    第一章 突出重围 第一章 突出重围 1934年10月·贵州甘溪 货郎带来的消息使那个蒙蒙细雨中的偏僻小镇一度陷入混乱之中,人们纷纷收拾起可以携带的财物逃进深山密林,只留下一条横贯小镇的空荡荡的死街。那个消息说:“赤匪来了。” 湿润的天地间只有细雨落入红土的沙沙声,寂静令进入小镇的红军官兵感到了一丝不安,他们沿着街道两侧的土墙停下了脚步。二十二岁...
  • 第七章 血漫湘江

    第七章 血漫湘江 第七章 血漫湘江 1934年11月·湘江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一大早,一份空中侦察报告被送到了国民党“追剿军”第二路军指挥部,薛岳一看不禁万分惊愕:红军一部分部队已经渡过了湘江,并且占据了湘江西岸的滩头阵地。一支红军在湘江上架起了一座浮桥,浮桥上已陆续走过零散的队伍。中央红军主力部队的番号和位置已经明确,这些前几天还来去不定...
  • 第二部 偷生

    第二部 偷生 第二部 偷生 四十七 程长顺微微有点肚子疼,想出去方便方便。刚把街门开开一道缝,他就看见了五号门前的一群黑影。他赶紧用手托着门,把它关严。然后,他扒着破门板的一个不小的洞,用一只眼往外看着。他的心似乎要跳了出来,忘了肚子疼。捕人并没费多少工夫,可是长顺等得发急。好容易,他又看见了那些黑影,其中有一个是瑞宣——看不清面貌,他可是认识瑞宣的...